时间:2013-07-23
李敖:我死诸君思我狂
“我随时会骑上灰色马”
李敖说,北大演讲是“金刚怒目”,清华演讲是“菩萨低眉”,在复旦就要讲“尼姑思凡”。意思是,不要再谈理想,要多谈一些现实问题;名词争论可以少一点,关键是要以务实的态度去做。
正如李敖自己所说,三场演讲的主题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李敖在演讲时一再说“今年我已经七十岁了”,在复旦演讲又引用了陆游的一句诗:“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言外之意,这些观点是集他70年的智慧沉淀和经验总结的“真知灼见”。
李敖在复旦演讲的结束语说:活到我这个年纪,对人生会有某种程度的悲观,我不相信基督教,可是《旧约全书》最后的启示录里有一段说:见有一匹灰马,骑在马上的,名叫“死”。我告诉你,我随时会骑上灰色马!
“珍惜风平浪静的时候”
在开场的15分钟里,他讲到不少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每句话都渗透着他的幽默风趣,短短15分钟内,已爆发出十多次掌声和笑声。
李敖说:56年前我离开上海的时候,在外滩看到警察骑着大马、手里拿着皮鞭驱赶群众。这些群众清早5点钟戒严时间一过,就四面八方地拥向银行去挤兑黄金。我亲眼看到这样一幅凄惨画面,看到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的样子。所以56年以后,我再回到上海,感到也看到了国家的富强是多么重要。李敖说:大家要珍惜现在风平浪静的时候。
演讲结束后,复旦校方赠送给李敖两件礼物,一是用宣纸印刷的、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红楼梦》;二是集中国文化大全的《中华文化通治》101卷。李敖则回赠复旦《李敖大全集》一套。
“中文应抓住时机咸鱼翻身”
李敖在演讲中说,现在是中国发展的大好机会,国人应该抓住时机,使国家富强,民族语言文化能够发扬光大。李敖并举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好莱坞女星嘉宝为例,说明珍惜机会的重要。
李敖谈到中文应抓住时机“咸鱼翻身”时,讲了一个故事: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一辈子喜欢投资发财,但每次投资都失败。最后,有个人对他说,有这么一个玩意,你在这个房子说话,隔壁就能听到,这就是电话。可是马克吐温说,这是个什么玩艺,我不要投资。所以,他失去了最后一次发财的机会。
李敖说,中文电脑化以后,英文对中文的威胁减少了,因为中文可以根据声音来输入。中文里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和优美意境,是外文所没有的,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把中文的优点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就碰到这样一个好机会,要珍惜这个机会。
李敖说,复旦的学子,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明,思维奔放,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改革开放,大家应该抓住时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李 敖的演讲具有自觉的表演意识,这种大学演讲的表演意识也是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缺少的。看李敖的复旦演讲我们要看听众在什么时候笑了,什么时候鼓掌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听众为什么笑?笑这种演讲效果究竟意味着什么?听众为什么鼓掌?鼓掌又意味着什么?听众为什么有时候只鼓掌?而有时候只是笑?而为什么有的时候是既鼓掌又笑?鼓掌与笑这两种演讲效果究竟有何区别,这又说明了什么?对演讲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内容来。李敖在复旦演讲的整个活动分为四部份,第一,演讲主持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义华致词;第二,李敖个人演讲,从9时42分开始,10时31分结束,这个过程历时49分;第三,李敖回答听众提问,从10时32分开始,10时57分结束,历时25分,共有8人提问,其中教师2人。到这儿为止,李敖的复旦演讲的主体部份就结束了;第四,李敖与复旦互赠礼物,这是演讲活动的最后一个部份。从总体上说,李敖在49分钟的个人演讲过程中上半场气氛热烈,下半场演讲效果略显平淡,而李敖在回答听众提问的25分钟期间表现相当出色。
在李敖个人演讲一开始的时候,李敖先不说自己,而是先调侃主持人姜义华。李敖说:“姜院长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开一句玩笑,他为了把我今天讲话故意的学术化,所以变成了这种样子,和他坐在一起。其实我跟大家说,他讲得太长了,并且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够好。学问一级棒,语言不好。”因为李敖不愿与学者为伍,而姜义华给李敖定的复旦演讲题目是一个学术性的题目叫《中国人文的机会》。
李敖自然不愿意作学术演讲,他要作更大的相当于公民意义的社会文化演讲,而且姜义华的致词方音很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李敖的普通话却说得很好。李敖在复旦演讲一开头,就开主持人的玩笑,并借此彰显自己的普通话是如何的好,姜义华是如何的不好,于是听众就笑了,并且鼓掌。因为李敖损人捧自己,有点出乎人的意外,李敖复旦演讲中的表演性立刻就呈现出来。姜义华教授是谦谦君子,当然也就微笑着接受了这个调侃。其实李敖在无意中触及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演讲的痛处,就是在演讲时语言表达都不太好。像晚清的梁启超演讲,感情充沛,但是不会说普通话,方音很重,这样就影响演讲效果。李敖紧接着说:“我最怕这种讲堂,原因讲过,作为一个演讲的人,他要很礼貌地照顾到每一位,可是当讲堂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从右到左,从左到右,我就觉得我自己是一台电风扇。” 人情练达的李敖一边说,一边真的把头像电风扇一样左右转了一圈,这当然是一个明显的身体表演。把自己的头比作电风扇是一个滑稽搞笑的比喻,于是引来听众的哄笑声。但这个时候听众只是笑,并没有鼓掌。因为鼓掌往往是对演讲中正义行为的支持。这段话李敖在清华演讲的时候也说过,但复旦的听众还是哄笑,并没有产生语言疲劳现象,一开始李敖复旦演讲的气氛就这样营造起来了。
接着,李敖倚老卖老,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向56年前的历史领域。说起历史,当然是李敖的拿手好戏。李敖说自己在56年前的上海看到的一幅景象是上海群众在外滩银行疯狂地挤兑黄金,而警察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皮鞭在鞭打群众,李敖亲眼看到了一个亡掉的中华民国在最后兵败山倒的情景。李敖说:“我和他们一起逃到台湾,当时我没有选择权,因为我只有13岁。当我现在又回到了上海,56年以后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觉吗?就是我看过那么凄惨的画面,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同,可是对我而言,我才知道国家的富强是多么的重要,www.lizhidaren.com尤其在上海我看到了。请鼓掌。”在讲到国家的富强对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时,李敖做了一个手势,并通过语言要求听众鼓掌,这在中国大学的演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李敖说“请鼓掌”时,听众就只有鼓掌的份,而且是长时间的鼓掌,并引起了听众的哄笑。如果这个时候听众不鼓掌,一是不礼貌,二是不鼓掌就有不爱国之嫌疑,李敖这么热爱祖国而且正义凛然,能不鼓掌以示支持?但李敖主动请求鼓掌又出人意外,因为我们还根本不熟悉这种李氏演讲风格。观众之所以哄笑,是因为李敖的自我感觉实在良好,表演做秀十分到家,听众对李敖的这种张扬自信的演讲风格感到十分陌生,产生了美学意义上的陌生化效果。这个陌生化效果的一个直接反应就是发笑。李敖操控整个演讲活动虽说不上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但也可谓收放自如。
评价:
李敖复旦演讲的真实情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公民文化新传统的想像与实践具有一些反思的意义。当我们讨论李敖演讲时,如果我们只讨论李敖这个人,而对演讲本身却不置一词,那么,我们的文化心态就太狭隘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文化场域内部关于公民演讲的自我启蒙与认识是一项必需的工作,这也正是本文的唯一目的所在。当然,关于李敖的大学演讲,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在中国知识分子儒家文化人格主导的严肃语境中,其争议也必然会是无穷的。